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化拾遗】视频推出:“一带一路”视野下说陈诚

2019-01-30 11:30  阅读:1689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分享的话题是:“一带一路”视野下,说陈诚。

今年是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追溯其源,“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石之一,就是“丝绸之路”。这个闪光的名词是,19世纪地理学家、德国柏林大学校长,李希霍芬在《中国》这本书中,首次提出,它的本义是指: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路线,及商业贸易史。

说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汉的张骞和,东汉的班超,他俩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奠基人、先驱;但说到悲剧式的人物,相信大家知道得不多,有可能知道苏武。其实,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刚做皇帝不久,就曾派过2批使者出使西域,但均被扣留。直到后来,郑和七下西洋、陈诚五使西域,才再次扬华夏国威。我认为,郑和下西洋,只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周边国家的联系;而陈诚的出使,解决了当时世界上最强两大帝国,即大明王朝和帖木尔帝国之间的矛盾,所以史书上评价陈诚说,“其功不减于(郑)和。”

今天我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陈诚的外交风采。

陈诚,字子鲁,号竹山,明代著名外交家,我们吉水县阜田镇陈家村人。他出生于1365年,去世于1458年,享年93岁。陈诚27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从他的这段履历,我们可以看出,陈诚并没有像解缙、邹元标那样天资聪明、少年时就誉称为“神童”,陈诚的老师梁寅也说,“资质虽愚下,而笃于问学”,认为陈诚是个可造之才。下面,我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挑选陈诚生平中的8个重要节点,来介绍他的外交风采。

1、第一次仕途挫折。1395年,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秦王朱樉(shǎng)镇压甘肃临洮(táo)叛乱成功,“破吐蕃部落万人”,捷报传来,群臣称贺。尽管陈诚去年才中进士,官职为吏部行人司行人,但他不因为自己官小位卑,而噤若寒蝉,他大胆上书说,此举是“草率举兵,恐遗怨怒”,朝廷应速派使者去安抚,结果引得朱元璋大怒,几次想将他逮捕入狱。幸好得到兵部侍郎齐泰的帮助,说陈诚“通晓边事,干才难得”,所以才没被治重罪。

2、第一次出使西域。

我归纳这次出使的特点是:小试牛刀。出使时间是:1396年三月到九月。地点是:撒里畏兀尔(也就是今天新疆的柴达木盆地,属于传统的西域地区,那时还不属于明王朝的辖区;有些史料说陈诚是三使西域,就是没把第一次、第五次算进去)。这次出使的功绩是:安抚了外邦,恢复或新设立安定、曲先、阿端3卫。(卫,这是明王朝边疆地区的驻兵机构)

这次出使有一个小插曲,陈诚到达柴达木盆地后,立即着手招抚当地部落,委派当地首领为官,设立安定等3卫。但使臣中有人建议,说应“尽逐番人,移民实边”,为此陈诚坚决拒绝,说此举“有伤天和”。这不仅体现他宅心仁厚,而且非常符合客观实际。陈诚还奏请朝廷,请求派“户部熟农务官吏”来西域,推广中原先进的种植技术,发展农耕生产,让当地的游牧部落,转变为定居生活,从此各部落“归附如流”。

3、出使安南国。

1396年底,陈诚第一次出使西域刚回来,明太祖又派他出使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因为安南国刚发生政变,权相和新皇帝特意歪曲理解,方志史书中的地界书,悍然出兵,侵占了广西思明府的,丘温、庆远等5县。当时朝廷中有主战、主和2派,而明太祖内心对主和派,也没抱多大希望。但是,陈诚以卑微的官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出发前,他充分做好准备,(怎么呢)“稽典册,究舆图”,做到心中有底数;谈判时,引经据典,既以和平手段相劝说,又以武力相威胁,史料中录有他的原话,说“大军一临,蛮贼席卷,何异摧枯拉朽之易尔”;越南史料中也说他“不卑不亢,言辞稳中带利,尽展明朝天威”。最后,安南国君臣恐惧,派遣使者,来南京谢罪。

4、第二次仕途挫折。

1403 年正月,39岁的陈诚,在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任上,因言事而获罪,被朝廷发配到河北屯田,后来又转到北京屯戍,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困难的一段岁月,直到1405年,才被朝廷重新起用。为何陈诚很快就被重新启用呢?我认为有二点:从内因来说,陈诚个人品质优良,有突出的外交才干;从外因来说,那时正是“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最鼎盛时期,仅7人内阁中,就有4人是吉安人,那时解缙是首辅,胡广为第一副相,都是吉水人。

5、第二次出使西域

我归纳这次出使的特点是:最重要的一次出使。时间是1413年九月,到1415年十月(足见古代交通的不方便)。任务是,护送西域哈烈等国的贡使回国。在去的路途中,陈诚走访了多个中亚国家,并以大明国使的身份,册封了4国国王。

这次出使西域的另一成果是:作为“典书记”的陈诚,将行程中的人、事、物、景作了好详细记录,并编写成《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2本书,详细记录了中亚各国的风俗民情。此后,明、清朝廷了解西域各国,以及西方学者研究中亚历史,多是依据于这2本书。

6、第三次出使西域

我归纳这次出使的特点是:商贸繁荣,从此开始。时间是1416年六月,到1418年四月。任务是同西域各国议定:每年互派商队的数量,并订立贸易协定。因为陈诚第二次出使回国后,永乐皇帝便采纳他的建议:在新疆哈密、甘肃凉州等地,设立“互市”,允许西域各国的商队,来这里做生意。这次出使,陈诚还奏请永乐皇帝,要“择派户部,精于商务者”随行,这些人后来与西域各国的商贸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时,帖木儿帝国也开始修复,因战火而废弃的,伊朗古驿道,打通了连贯土耳其、埃及的陆路通道。可以说,因战火陆续停顿一、二百年的“丝绸之路”,又重现商旅繁荣的盛景。

7、第四次出使西域

我归纳这次出使的特点是:夺情出使。时间是1418年十月,到1420年十一月。这次出使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陈诚的母亲罗氏,在1418年三月去世了,那时陈诚正在第三次出使的回国途中。他四月回到南京,八月初五才回到阜田陈家村,27日安葬母亲。按照规定,他应该辞官,在家丁母忧。但永乐皇帝说:“非子鲁,不可担此任”,命令他“夺情视事”。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于是陈诚十月初二,从阜田启程,由赣江到九江,经安徽往陕西,在途中,与南京出发的使团汇合。这次出使,陈诚给帖木儿国带来中国的《齐民要术》和《水经注》2本书(是2本农业和水利方面的书),主动教帖木儿国的,农业官员种植水稻,甚至在王宫里,开辟“试验田”。陈诚回国时,国王沙哈鲁,竟然是“相送百余里”。此次分别,两人成了永别。

8、第五次出使西域

我归纳这次出使的特点是:抱憾终生。时间是1424年四月到十一月。陈诚只走到新疆的哈密地区,却因为朱棣病逝,中途被召回,那年他正好60岁。

所以说,“一带一路”中的“带”,就是指古代的“丝绸之路”,它在明朝初期的重新恢复,与外交家、吉水人陈诚的五使西域,所分不开。但是,陈诚的外交影响力,因为被郑和的光辉,所掩盖,致使历代史学家着墨不多。我们作为他家乡的后人,对他共开“万国来朝”盛景的,丰功伟绩,不能让它,被历史所湮没,我们有义务加强,对陈诚的宣传。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纪念和传承陈诚精神的思考

那么,我们学习、纪念和传承,陈诚哪些方面的精神呢?在这里,我归纳为5个方面。

第一,传承他敢走新路、克坚攻难的创新精神

出使西域,通好外邦,表面上看,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其实是一项无比艰辛、充满危险的工作。我们读陈诚的92首西行诗、从他享年93岁的角度看,它必须集聪明才智、外交谋略、身体素质于一体。前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曾评价陈诚说:“这个杰出的中国外交家,用诚恳的态度和不放弃的精神,化解两大,世界最强帝国之间的矛盾,为帕米尔高原周边各民族,带来安宁与和平,是15世纪最杰出的,和平使者。”

第二,传承他耐心细致、柔刚结合的工作方法

陈诚一使安南,五使西域,虽然说绝大多数国家,是持欢迎的态度,但也有“不和谐”的小插曲。例如他第二次出使、第一次来到达帖木儿帝国后,该国有一位大将,叫阿哈黑,他的祖父是元朝重臣,于是当场发难,说明王朝是驱元而起,应将中国列为仇敌,气氛一度极其紧张。但是,陈诚并不惊慌,先是针锋相对地辩说:“国之运祚(Zuò作),在德不在威”;接着请官员,萨都木现身说法,表明元朝遗臣,在明王朝受到优待的事实;最后,他正告帖木儿帝国君臣:此次通使是,“行德安民之举”,否则只会“祸连贵国苍生”。国王沙哈鲁审时度势,现场将阿哈黑逮捕入狱,从此“仇华派” 彻底失势。

第三,传承他国家至上、主动作为的为民情怀。

以陈诚出使安南国为例,当时明太祖内心,并不抱多大的希望,所以委派官阶低微的陈诚,持节前往,只是要他去做做样子。因为朱元璋内心认为,明王朝的实力远强于安南,现在出于礼节、象征性地,派人去谈判。假若不行,则付诸于武力。但陈诚以卑微的官职,灵活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第四,传承他克己奉公、清廉为政的思想品德。

陈诚出使安南和西域,历时近30年,这些国家也多次给他厚赠。但是,他“三出玉关,毫无染指”;对于“象犀珠玉,视若瓦砾”,始终做到守身如玉,廉洁自持。他仅从西域带回一棵柰树苗,种植于家乡庭园中,因“柰”与“耐”字相谐音,以此教育后代子孙,“凡处大事者,心存忍耐,乃克有济”,宰相杨士奇还为他作《柰园记》,记文中对他的清廉,有很高的评价。

第五,传承他进退自如、著作等身的个人修为。

作为一名使者,陈诚是鞠躬尽瘁、身体力行;作为一位官员,陈诚是进退自如、显晦不惊;作为一个文人,陈诚是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光绪《吉水县志》卷34有《陈诚传》,说他“居官,畏慎守职,不妄与人交。居闲三十余年,绝口不挂外事,徜徉泉石,超然世外”,足以体现他淡泊名利、进退自如的思想境界。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众所周知,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从点、线再到面,仅用了5年的时间。“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千年“丝绸之路”,再次焕发蓬勃生机,成为当今世界,开启发展新航程的,金钥匙,这与明初外交家陈诚所起的承上启下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最后,我以自己题作的一首,《竹山公手植柰树》诗,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携种西域来,移钵故里栽。

清操如玉洁,殊勋遍四海。

名里称仁厚,课孙喻忍耐。

土沃且刈草,木天愈振彩。

好,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