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利用疫情发国难财,必须顶格处罚

2020-02-02 15:46  阅读:4577 

邓海建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疫情凶猛来袭,防控物资短缺。口罩难买固然叫人焦虑,不过高价钱售卖假口罩更叫人愤慨。

日前,有网友爆料称,浙江义乌有700万只假3M口罩即将流向市场。对此,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警方随即介入。1月29日,记者从浙江省义乌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警方调查发现有人在微信上销售仿冒3M防护口罩,已有5人被刑拘。

如果说加价售卖是趁火打劫的“发国难财”,那么售卖假口罩就是丧心病狂的害命谋财。

1月23日,浙江金华查获2.5万只“问题口罩”,这些口罩大多待运往义乌、武汉等地。之前更有媒体报道一些企业为了压缩成本,选择便宜的滤材及金属贴片,导致口罩达不到所标识的防护要求……很难想象,这些于卫生条件糟糕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假口罩,数万乃至数百万地散落开去,一旦流入疫区,会给群众带来怎样的风险,会给医护人员带来怎样的危害。有网友发消息称,义乌疑似假口罩事件的起因是网友原本想购买1万只3M口罩给武警,发现是假货后跟商家交涉,商家再三保证免费赔偿2万只一次性真口罩,但经过网络曝光后,该商家至今未交货。

这个时候用假口罩来忽悠消费者,用丧尽天良来形容亦毫不夸张。这已经不是社会责任的问题,而是对道德底线赤裸裸的挑衅。根据2003年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并从重处罚。怎么“从重”?理论上的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现在的问题是,在疫情中传谣造谣的肇事者基本是发现一起重罚一起,那么对这种在口罩售卖上拦路打劫,是不是更该重罚不赦呢?

若没有倾家荡产及终身禁入的罚单,若没有顶格处罚及以儆效尤的示范,拿疫情做生意的违法勾当会被轻飘飘的道德诘责唤醒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并不乐观。疫情之下,作为日常防御的口罩,扮演着基础防疫的硬核角色。不久前,工信部负责人表示,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随着疫情的蔓延,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现在连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都开始戴上口罩,如果人人都在用,每天还要更换,面对这么强大的刚需,短期内供给跟不上也在情理之中。加之春节假期及封城等因素影响,一段时间的供需失衡势必难以避免。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自我隔离减少需求,另一方面开足马力加大生产。毕竟,N95口罩、防护服等非常态物资储备,还存在有效期的问题,一般人大概都不会随意囤货。

口罩焦虑或是阶段性的,但哄抬物价和造假售假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真问题——因为后者不仅惑乱了人心,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触犯了法律。1月28日,最高法召开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实施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严惩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各类犯罪。而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两高就曾紧急出台司法解释,严厉打击突发疫情灾害期间的20类30个罪名的犯罪行为。近日,多地的法院、检察院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对这一司法解释“旧话重提”。

今天的中国,一个共识越发清晰:“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热火朝天的防疫硬战里,一切精准驰援的爱心涌流固然值得歌颂,而对一切利用拿疫情发国难财的非法行为,也应该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顶格处理。(责任编辑:唐华)

(来源:中国网)

7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