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唐诗之美,经典至极 经典唐诗,美得窒息 ——读文津社《经典唐诗》

©原创 2019-08-14 09:05  阅读:3819 

注释是鉴赏古诗词的一把钥匙。古典诗词的艺术结构,多数以意象的铺列与组合而形成,甚至不用或少用连接词语,以便营造出充满诗意的艺术氛围和境界,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思。但是,相对于白话文,古典诗词又过于复杂,甚至现代名词与古典名词之间还存在着词义上微妙的差别。所以,我们咏读古诗常常会查看注释以读得透彻,以读懂诗歌的内涵。文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经典唐诗》以沪江大学教授喻守真先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版)为底本,另从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先生的《唐人绝句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及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之中选取若干名篇辑录而成,可谓唐诗经典中的经典。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浓缩了古典诗歌语言的精华,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据“路边社”报道,大唐是典型的诗歌时代,有作者三千七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仅清人所编《全唐诗》录入唐诗就有48900多首,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边塞风情、田园风光、羁旅行役、宫苑闺情、都市巷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代诗坛,不仅诗人多,经典作品也多。有宋以降,多少诗人都极力想跳出唐诗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曾编选过一部唐诗经典(《唐诗三百首》)。用朱自清的话说:这部“很著名,流行最广”的诗选,不但涵盖“各方面的题材……分配又均称,没有单调或琐屑的弊病,还大致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诗歌风貌,是唐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诗歌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摹仿;历史不是对僵死事实或事件的叙述。历史学与诗歌乃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建筑我们人类世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如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所言,唐朝的“一切都和唐诗有关”。“唐人写诗,是充足才情的表达,是发现、塑造甚至发明这个世界,不是简单地把玩一角风景、个人的小情小调。”著名诗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西川(原名刘军)在其新著《唐诗的读法》中说道,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还演绎出“歌行体”;不仅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还发展了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沿用六朝宫体,却“洗净浓脂艳粉”,突破乐府旧题只写春情闺怨的局限。全诗36句,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融诗、情、哲于一体,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正如白居易在诗中所云,唐诗与唐史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一首《长恨歌》,叹不尽红颜悲苦,叹不尽君心似海,有“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有诗的韵味,史的力量。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放在大清朝,九颗脑袋都不够砍。这可是直呼名讳的骂皇帝,再看后代历朝,哪还有人敢骂“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诗为心声,敢如此批驳朝廷、批驳封疆大吏,除了唐王朝、唐朝的诗人还有后来者吗?还能有吗?当然,“离开唐诗,唐朝平淡无奇。因为唐诗,唐朝无与伦比。”知名文史作家李晓润进一步指出,在唐诗中读唐史,可以在杜甫、白居易的诗中读懂社会,在李白、王维的诗中读懂人文,在宫体诗中读懂朝廷,在边塞诗中读懂战争。通过《经典唐诗》,我们不但在杜甫的诗里看到了安史之乱,还透过白居易的诗一窥中唐危机,还读懂了什么是爱国,梳理唐诗的发展脉络,发现在文化多元的唐朝,“诗中有史”(陈寅格)不但使唐诗更具韵味,二者的融合还共同构成了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隐者也,文外之重旨也。隐以复意为工。”“复意”就是指文学的多义性,即“(在)诗歌的语言在本义之外,还带有使之诗化的种种情感和韵律”。经典唐诗,寥寥数字,却勾勒出或恢宏或清雅的画卷,或激荡或幽咽的音乐。诗心不老,情怀依旧。以现代的方式翻开唐代的诗卷,《经典唐诗》根据每首唐诗的诗意,配以跨度从唐代到现代的75位国画大师的139幅传世名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相得益彰,唐诗的诗情画意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好诗配好画,每首诗再配上夏青、方明、林如、雅坤等艺术家、专业播音人员的精彩诵读,三者的结合,既升华了唐诗的经典之美,也使优秀的古典文化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细细品,美得令人窒息。

5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