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吉安7月3日消息(记者刘培俊)眼下,正值小龙虾上市的时节,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4.8万亩小龙虾陆续上市,虾农们忙着起虾、选虾、销售,现场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
在盘谷镇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的虾塘内,工人们正划着小船穿梭在稻虾基地里,收起一笼一笼的小龙虾,不一会儿,小船就满载而归。基地的建成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也成了村民就近务工、获得收入的好去处。
收获小龙虾(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在小龙虾交易中心,许多批发商慕名前来采购。一筐筐鲜活的小龙虾在有序地分拣、装箱,或被送往小龙虾精深加工厂进行处理,或将“坐上”开往全国各地的冷链快车,完成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
井赣小龙虾交易市场(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江西吉水县,被誉为“中国清水龙虾之乡”。该地年产小龙虾高达6000多吨,高峰期时,每日有10万斤新鲜小龙虾供应市场,备受食客们的喜爱。
吉水清水小龙虾如何在各方争霸的小龙虾江湖崭露头角?让我们走进吉水一探究竟。
好生态引来好产业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虾。”这不仅是一句俗语,更是吉水县小龙虾产业的真实写照。
“把小龙虾和污水联系起来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的稻田虾都是用赣江里的活水养的,这是正宗的清水龙虾。”吉水县盘谷镇党委书记王海清手持一只活泼的小龙虾介绍道。
稻虾共作基地(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吉水的龙虾为何叫“清水龙虾”?
“得益于境内水系丰富,赣江、乌江、泷江、住岐水等河流星罗棋布,更得益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王海清告诉记者,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赣江库区,赣江水可直排两岸稻田,为赣江两岸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先天优越条件。
这些河流水系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充足而廉价的水源,更以其清澈无污染的水质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
收获小龙虾(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养虾户都是活水养虾,养出来的虾清澈透明、肉质Q弹、味道鲜美。”王海清说,清水龙虾,作为吉水县的一张美食名片,以其个大、壳亮、体匀、钳小、鳃净、腹白、膏黄、肉质Q弹等八大特点而广受赞誉。
“我们每天的销量大约在1.2万斤,相比去年增长了20%。”小龙虾批发商熊涛分享道,“吉水的青壳白底小龙虾深受各地食客的喜爱,我们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
一水两用 稻鱼共赢
吉水清水小龙虾缘何受到市场的独特青睐?
“吉水小龙虾,青壳白底,采用清澈的赣江水源养殖,严控动保投入品,品质有保障,个体大小一致,肉质Q弹,有嚼劲,深受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消费者喜爱。”前来批发的各路客商道出了心底话。
俯瞰基地(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好口碑”得益于“稻渔共生”这一绿色农业新模式。
近年来,吉水县发展“稻虾、莲虾共作”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效生态循环的农业种养新路径,做大做强了中国清水龙虾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你看这虾沟。”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的稻虾示范基地负责人王银指着田中的U型沟说,“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农闲时我们抬高水位,整块田就成了小龙虾的王国。”他熟练地捞起一只小龙虾,虾壳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红光。“等到要插秧了,我们就降低稻田中央的水位,这些小龙虾可聪明了,会主动跑到虾沟里。”
小龙虾丰收季(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现在可是龙虾的繁殖旺季。”王银笑着说,“这些小家伙不仅让我们的水稻田更加生态环保,还给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
“稻虾共作的好处可不止这些。”吉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俊补充道,稻渔综合种养方式,可以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环保”,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
张俊说:“最重要的是,和单纯的水面小龙虾养殖相比,稻渔共作模式增加了水稻的收益,符合国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政策。我们现在还在大力推广‘一虾两稻’模式,经济效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品牌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吉水是中国清水小龙虾的原产地,已拥有“中国清水龙虾之乡”和“吉水清水龙虾”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两张名片,有“井冈山”品牌的持续加持,通过每年举办清水龙虾品鉴汇活动,唱响吉水清水龙虾的品牌,全面提升吉水清水龙虾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基地掠影(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目前,正是吉水清水小龙虾上市季节,平均亩产有320斤,高峰期日产量达到10万斤。年产量预计6000吨以上,综合产值达6亿元。
眼瞅着家乡的清水龙虾养殖越来越红火,一些原本在外创业就业的吉水年轻人也被吸引回来,加入到龙虾养殖大军。
“90后”小伙杨青青以前在外做生意,听说种稻养虾有奔头就回到家乡,从“下海”转行“下田”。他在村中流转200多亩土地,向经验丰富的虾稻种养户讨教小龙虾养殖技术,还请来产业园的技术员做指导,边学习边实践。“我承包的212亩田,一年能产9万多公斤水稻、3万公斤虾,总产值达44万余元。”每当算起经济账时,他总是笑容满面。
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会会长、江西金大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中华十分感慨:“小龙虾为稻田做了‘加法’,留住了更多的种田人。”
收获小龙虾(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在吉水县,就算是虾田的雇工,一天也可以获得120元的报酬。算上运输、分拣、加工等步骤,2023年吉水县清水龙虾行业全产业链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3000人。
吉水县把赣江西岸和同江两岸1.2万亩的低洼易涝地、水患频繁、十种九不收的撂荒地,以产业兴园、开放办园、精品建园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通过招大引强,引进湖北、湖南等地10多家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模式,集中连片发展稻虾共作等生态种养新业态,从而将这块荒芜之地变成了如今的致富之地。
从最初小打小闹的散户养殖,到如今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吉水清水龙虾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责编:周春蕾
初审:袁平
二审:郭海红
三审:许祖平